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土壤修復帶動萬億產業 治理標準亟待統一
[2013/7/23]
環境保護部公開資料表明,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其中約有10%的大米重金屬鎘超標),致減產100億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而這些糧食原本可養活4000多萬人。除了鎘元素以外,被苯、酚、磷類有機污染及砷、鉛、鉻、汞等重金屬污染過的土壤情況亦十分嚴重。
標準亟待統一
按照土壤修復的程序,修復企業先要對污染場地進行環境評價,然后是土壤采樣、實驗室化驗、分析診斷等過程。在修復工作完成后,土壤清理深度和范圍是否到位,修復過程是不是完全按照程序,有沒有做好二次污染防治,治理效果是否達到目標值……每個環節還需進行抽驗、檢測和分析。
但關于土壤修復,在國家層面上一直未曾形成一套完善的統一標準。目前土壤修復工作開展較好的北京、沈陽、武漢、重慶和我國江浙地區遵循的均是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出臺的相關標準。據記者了解,從修復后的具體驗收指標看,這些地區在污染場地涉及到的重金屬指標上大多比較相似,但在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的標準上則各有各的要求。尤為可惜的是,在修復工作至關重要的監管、評價標準上,絕大多數地區還是一片空白。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這導致在污染責任認定、土壤修復治理標準、第三方監督等方面都沒有詳盡的規范。同時,政府在對土壤修復企業的資質認證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了市場混亂,給一些技術不達標、設備簡陋的企業提供了參與機會。
為此,不少業界人士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應盡快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并完善政策法規、建立行業標準。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對土地修復施工的全過程、處置后土壤的去向進行監管;治理結束后的土地,還需要第三方進行檢測。
修復資金需求超數萬億元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提出:“要盡快采取措施,對現有受污染的耕地進行修復處理。”
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復顯得更加困難。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蘇德純表示,不僅土壤污染危害嚴重,并且與一些有機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屬無法降解,與土壤分離難度非常大,修復非常困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也曾表示,即使是輕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屬最快也要三到五年。
“理論上說,重金屬污染土壤是可以被修復的,但完全恢復其生態功能很難。”陳世寶對記者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提出的修復措施有很多種,污染土壤修復主要包括兩大原理:遏制(in-aituremediation)與去除(remove,ex-situ),基于上述兩大原理,污染土壤修復主要有隔離包埋、固化穩定、熱冶分離、化學穩定、電動修復、客土和翻土、土壤淋洗及生物修復等(包括植物修復),但每種措施都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并存在或多或少的其他問題,其中有些甚至是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點。“重金屬一旦進入土壤,再進行修復非常困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陳世寶說。
千億市值如何撬動
“最保守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將達到千億規模的市場,而整個市場到2020年預計可能達到上萬億。繼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之后,土壤修復正成為環保產業的又一個"金礦"。”相關行業分析師表示。
采訪中,當記者問及土壤修復市場的價值潛力時,業內人士幾乎眾口一詞地給予肯定,與分析師的說法相差無幾。但他們在樂觀之余也表示,除非資金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否則市場不會在短期內取得很大進展。
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一個污染場地的修復一般需要上億元資金,按著目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嚴重程度,全部修復大體需要資金五六千億元。“雖然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土壤修復的利潤率相當可觀,遠高于一般工程項目,最多的可以達到40%-50%,但是到哪里去找龐大的項目啟動資金是現在最大的困擾。”
為了緩解企業啟動資金占用過多的困境,政府相關部門也在不懈努力,積極給予支持與回應。根據環境保護部制定、正在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序的《全國土壤環保“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撥付300億元用于全國污染土壤修復,針對城市歷史遺留污染土地,中央財政將給予30%-45%的財政補助。此外,“十二五”期間,國家用于防治土壤污染的全部財政資金也將達數千億元,其中僅國家治理重金屬污染的投入就達595億元。
當務之急是控制源頭污染
在專家看來,目前很難預估我國耕地修復需要多少時間和投入。陳世寶認為,具體污染土壤修復需要多長時間,要結合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種類、污染面積、采取何種修復措施,另外,還要根據所制定的修復目標,不能一概而論。
有專家表示,由于土壤污染底數不清,導致污染原因、種類、范圍和程度也成為盲點,防治措施也相應缺乏針對性。
針對耕地污染的修復,根據現有耕地污染情況,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并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耕種制度和耕種結構,“當前的狀況,只能是邊修復邊生產。”陳能場則認為,推動被污染農田土壤修復,當前急需完善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
業內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控制源頭污染。“在重金屬污染防治中,須源頭控制———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相結合,其中,源頭控制是關鍵。千萬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之路。這也是目前我國所提倡的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之一。”
標準亟待統一
按照土壤修復的程序,修復企業先要對污染場地進行環境評價,然后是土壤采樣、實驗室化驗、分析診斷等過程。在修復工作完成后,土壤清理深度和范圍是否到位,修復過程是不是完全按照程序,有沒有做好二次污染防治,治理效果是否達到目標值……每個環節還需進行抽驗、檢測和分析。
但關于土壤修復,在國家層面上一直未曾形成一套完善的統一標準。目前土壤修復工作開展較好的北京、沈陽、武漢、重慶和我國江浙地區遵循的均是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出臺的相關標準。據記者了解,從修復后的具體驗收指標看,這些地區在污染場地涉及到的重金屬指標上大多比較相似,但在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的標準上則各有各的要求。尤為可惜的是,在修復工作至關重要的監管、評價標準上,絕大多數地區還是一片空白。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這導致在污染責任認定、土壤修復治理標準、第三方監督等方面都沒有詳盡的規范。同時,政府在對土壤修復企業的資質認證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了市場混亂,給一些技術不達標、設備簡陋的企業提供了參與機會。
為此,不少業界人士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應盡快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并完善政策法規、建立行業標準。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對土地修復施工的全過程、處置后土壤的去向進行監管;治理結束后的土地,還需要第三方進行檢測。
修復資金需求超數萬億元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提出:“要盡快采取措施,對現有受污染的耕地進行修復處理。”
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復顯得更加困難。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蘇德純表示,不僅土壤污染危害嚴重,并且與一些有機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屬無法降解,與土壤分離難度非常大,修復非常困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也曾表示,即使是輕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屬最快也要三到五年。
“理論上說,重金屬污染土壤是可以被修復的,但完全恢復其生態功能很難。”陳世寶對記者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提出的修復措施有很多種,污染土壤修復主要包括兩大原理:遏制(in-aituremediation)與去除(remove,ex-situ),基于上述兩大原理,污染土壤修復主要有隔離包埋、固化穩定、熱冶分離、化學穩定、電動修復、客土和翻土、土壤淋洗及生物修復等(包括植物修復),但每種措施都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并存在或多或少的其他問題,其中有些甚至是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點。“重金屬一旦進入土壤,再進行修復非常困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陳世寶說。
千億市值如何撬動
“最保守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將達到千億規模的市場,而整個市場到2020年預計可能達到上萬億。繼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之后,土壤修復正成為環保產業的又一個"金礦"。”相關行業分析師表示。
采訪中,當記者問及土壤修復市場的價值潛力時,業內人士幾乎眾口一詞地給予肯定,與分析師的說法相差無幾。但他們在樂觀之余也表示,除非資金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否則市場不會在短期內取得很大進展。
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一個污染場地的修復一般需要上億元資金,按著目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嚴重程度,全部修復大體需要資金五六千億元。“雖然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土壤修復的利潤率相當可觀,遠高于一般工程項目,最多的可以達到40%-50%,但是到哪里去找龐大的項目啟動資金是現在最大的困擾。”
為了緩解企業啟動資金占用過多的困境,政府相關部門也在不懈努力,積極給予支持與回應。根據環境保護部制定、正在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序的《全國土壤環保“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撥付300億元用于全國污染土壤修復,針對城市歷史遺留污染土地,中央財政將給予30%-45%的財政補助。此外,“十二五”期間,國家用于防治土壤污染的全部財政資金也將達數千億元,其中僅國家治理重金屬污染的投入就達595億元。
當務之急是控制源頭污染
在專家看來,目前很難預估我國耕地修復需要多少時間和投入。陳世寶認為,具體污染土壤修復需要多長時間,要結合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種類、污染面積、采取何種修復措施,另外,還要根據所制定的修復目標,不能一概而論。
有專家表示,由于土壤污染底數不清,導致污染原因、種類、范圍和程度也成為盲點,防治措施也相應缺乏針對性。
針對耕地污染的修復,根據現有耕地污染情況,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并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耕種制度和耕種結構,“當前的狀況,只能是邊修復邊生產。”陳能場則認為,推動被污染農田土壤修復,當前急需完善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
業內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控制源頭污染。“在重金屬污染防治中,須源頭控制———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相結合,其中,源頭控制是關鍵。千萬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之路。這也是目前我國所提倡的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