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10億投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為治理提供全面科技支撐
[2013/10/22]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遭遇瓶頸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此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也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十條措施之一,明確提出要加強灰霾與臭氧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監測預警以及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并加快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發。
吳曉青強調,實施《研究計劃》就是要針對上述瓶頸,以“空氣質量改善”為目標,以重點突破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與綜合減排、空氣質量檢測與污染來源解析、重污染預報預警與應急調控、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和環境經濟政策等技術瓶頸為核心任務,加快構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并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實施工程示范。其實施是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重要保障。
五年內投10億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將分2013-2015年、2016-2017年和2018-2020年三個階段實施,包括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和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兩大部分。
首先,在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中,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研究3個主題;其次,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區”,并逐步在其它重點城市群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為扭轉我國PM2.5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針對《研究計劃》,環保部已成立領導小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任技術總師,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任副總師。專家組成員包括來自中科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海市環科院、廣東省監測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研究計劃》從2013到2017年的五年經費概算為10億。”柴發合介紹,經費的來源有中央劃撥經費、地方配套和企業研發投入三塊。中央劃撥經費主要是環保部從環保公益科技專項中拿,該專項每年的預算為3億左右,預計每年會拿出相當一部分投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提供科技支撐
《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是圍繞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等科技需求,以解決重污染過程、影響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大氣污染問題為研究重點,從問題導向出發,以質量改善和風險防控為目標,尋求技術突破和管理創新,點面結合,分期推進,通過在重點區域的科技攻堅,提升相關能力和構建平臺,引導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轉型、經濟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總體目標是面向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轉型、新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和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突破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與綜合減排、空氣質量監測與污染來源解析、重污染預報預警和應急調控、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和環境經濟政策等技術瓶頸,構建國家層面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區”,并逐步在其它重點城市群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扭轉我國大氣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加速重點區域和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持續改善的進程,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
此外,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成果產出,發布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成為實施《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首批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將為各地診斷顆粒物污染病因提供技術支撐,成為各地制定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重要基礎和依據。近期,還會就顆粒物和VOCs的排放監測、統計與考核制度建立,以及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與應急方面產出一批重要成果。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此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也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十條措施之一,明確提出要加強灰霾與臭氧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監測預警以及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并加快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發。
吳曉青強調,實施《研究計劃》就是要針對上述瓶頸,以“空氣質量改善”為目標,以重點突破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與綜合減排、空氣質量檢測與污染來源解析、重污染預報預警與應急調控、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和環境經濟政策等技術瓶頸為核心任務,加快構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并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實施工程示范。其實施是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重要保障。
五年內投10億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將分2013-2015年、2016-2017年和2018-2020年三個階段實施,包括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和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兩大部分。
首先,在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中,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研究3個主題;其次,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區”,并逐步在其它重點城市群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為扭轉我國PM2.5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針對《研究計劃》,環保部已成立領導小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任技術總師,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任副總師。專家組成員包括來自中科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海市環科院、廣東省監測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研究計劃》從2013到2017年的五年經費概算為10億。”柴發合介紹,經費的來源有中央劃撥經費、地方配套和企業研發投入三塊。中央劃撥經費主要是環保部從環保公益科技專項中拿,該專項每年的預算為3億左右,預計每年會拿出相當一部分投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提供科技支撐
《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是圍繞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等科技需求,以解決重污染過程、影響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大氣污染問題為研究重點,從問題導向出發,以質量改善和風險防控為目標,尋求技術突破和管理創新,點面結合,分期推進,通過在重點區域的科技攻堅,提升相關能力和構建平臺,引導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轉型、經濟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總體目標是面向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轉型、新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和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突破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與綜合減排、空氣質量監測與污染來源解析、重污染預報預警和應急調控、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和環境經濟政策等技術瓶頸,構建國家層面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區”,并逐步在其它重點城市群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扭轉我國大氣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加速重點區域和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持續改善的進程,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
此外,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成果產出,發布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成為實施《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的首批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將為各地診斷顆粒物污染病因提供技術支撐,成為各地制定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重要基礎和依據。近期,還會就顆粒物和VOCs的排放監測、統計與考核制度建立,以及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與應急方面產出一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