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中國奶價比世界高三成 檢測成本漲價成主因
[2014/1/8]
國內原料奶高出世界三成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奶牛養殖規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低產出的弊端。一杯奶自“誕生”起,價格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
據統計,我國生鮮乳價格已經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漲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價之高排世界第四位。原料奶價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業整體價格偏高、企業利潤偏低的主要原因。
原料奶價格為何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飼草,而由于我國本土牧草質量低下,導致優質牧草大量依賴進口,成本驟然增大。比如,苜蓿是提升生鮮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苜蓿質量低于進口苜蓿,伊利、飛鶴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進口苜蓿比例高達90%。2011年中國苜蓿草總產量約30萬噸,而進口總量就達到27.6萬噸。今年1至8月份,我國已進口苜蓿43.58萬噸,同比增幅近60%。
檢測成本高致奶價飛漲
記者調查發現,原料奶價格雖然偏高,但還占不到成品牛奶價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環節的成本還要更高。受訪乳企普遍反映,過多、過頻的檢測是中間環節成本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2007年,1公斤原料奶約2.2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實際售價約6元,中間相差3.8元。今年1公斤原料奶4.5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售價普遍在10元左右,中間相差5.5元。可以看出,從2007年至今,加工銷售1公斤牛奶的成本已經從3.8元增長至5.5元,漲幅近44%。
以伊利集團為例,2012年一杯奶從生鮮乳到成品出廠,需要完成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899項。飛鶴乳業甘南工廠每天12個批次產品的檢測費用在6萬元左右,僅這一個工廠一年的檢測費用就要2000多萬元。
高強度檢測還間接增加了許多成本。比如,為了通過國家新一輪QS認證,企業不得不購買國外動輒幾百萬元的檢測設備。伊利集團在這幾年已經累計投入5億多元配置各類精密檢測儀器1100多臺。飛鶴乳業表示,現在工廠里面最多的人員是檢驗人員,一個300多人的工廠,原來僅需二三十名檢測員就能保證產品質量達標,但目前檢測人員已接近100人。
一杯奶需899項檢測指標
在檢測頻次方面,我國已遠遠超過了國外。在國外,一些指標半年或者一季度檢測一次,有的為了預警,才增強至一個月檢一次。但在中國,目前幾百個指標每批次都要檢測。在檢測項目方面,原奶檢測中重金屬、黃曲霉M1、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等指標因為檢驗時間較長,企業為保障牛奶新鮮度,采用先生產、再檢驗的方法,而這樣的“事后控制”起不到檢測應有的作用,與生產實際不符。
企業普遍認為,“密不透風”的檢測大大提升了企業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但要謹防“過猶不及”。尤其部分檢測項目是臨時措施,目前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和市場規律,部分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檢測頻次值得研究討論。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奶牛養殖規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低產出的弊端。一杯奶自“誕生”起,價格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
據統計,我國生鮮乳價格已經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漲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價之高排世界第四位。原料奶價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業整體價格偏高、企業利潤偏低的主要原因。
原料奶價格為何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飼草,而由于我國本土牧草質量低下,導致優質牧草大量依賴進口,成本驟然增大。比如,苜蓿是提升生鮮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苜蓿質量低于進口苜蓿,伊利、飛鶴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進口苜蓿比例高達90%。2011年中國苜蓿草總產量約30萬噸,而進口總量就達到27.6萬噸。今年1至8月份,我國已進口苜蓿43.58萬噸,同比增幅近60%。
檢測成本高致奶價飛漲
記者調查發現,原料奶價格雖然偏高,但還占不到成品牛奶價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環節的成本還要更高。受訪乳企普遍反映,過多、過頻的檢測是中間環節成本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2007年,1公斤原料奶約2.2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實際售價約6元,中間相差3.8元。今年1公斤原料奶4.5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售價普遍在10元左右,中間相差5.5元。可以看出,從2007年至今,加工銷售1公斤牛奶的成本已經從3.8元增長至5.5元,漲幅近44%。
以伊利集團為例,2012年一杯奶從生鮮乳到成品出廠,需要完成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899項。飛鶴乳業甘南工廠每天12個批次產品的檢測費用在6萬元左右,僅這一個工廠一年的檢測費用就要2000多萬元。
高強度檢測還間接增加了許多成本。比如,為了通過國家新一輪QS認證,企業不得不購買國外動輒幾百萬元的檢測設備。伊利集團在這幾年已經累計投入5億多元配置各類精密檢測儀器1100多臺。飛鶴乳業表示,現在工廠里面最多的人員是檢驗人員,一個300多人的工廠,原來僅需二三十名檢測員就能保證產品質量達標,但目前檢測人員已接近100人。
一杯奶需899項檢測指標
在檢測頻次方面,我國已遠遠超過了國外。在國外,一些指標半年或者一季度檢測一次,有的為了預警,才增強至一個月檢一次。但在中國,目前幾百個指標每批次都要檢測。在檢測項目方面,原奶檢測中重金屬、黃曲霉M1、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等指標因為檢驗時間較長,企業為保障牛奶新鮮度,采用先生產、再檢驗的方法,而這樣的“事后控制”起不到檢測應有的作用,與生產實際不符。
企業普遍認為,“密不透風”的檢測大大提升了企業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但要謹防“過猶不及”。尤其部分檢測項目是臨時措施,目前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和市場規律,部分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檢測頻次值得研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