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科技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重點推進五項工作
[2014/2/25]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介紹了科技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進的五項重點工作及農業科技創新的情況,提出要把加強現代農業與村鎮建設科技擺在整個科技工作的優先地位,研究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等。
科技部重點推進五項工作是:一、強化國家糧食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張來武說,糧食安全必須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之路。中國走高產之路不能滿足對糧食的巨大需求,要從中低產田、鹽堿地、旱地、節水農業等進行突破。下一步,科技部要抓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此前,科技部會同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聯合湖南等13個糧食主產區共同實施該工程!笆濉币詠,在項目區的204個縣(市)累計建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核心試驗區44萬畝、技術示范區2665.27萬畝、技術輻射區26321.06萬畝,“三區”增產糧食1421.20萬噸。要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科技部、中科院聯合啟動了該工程,集中突破環渤海區域近5000萬畝鹽堿地增產增效問題。目前,在河北省建立中低產田核心示范區9萬多畝,在山東建設示范區面積達13萬畝。在河北沾化核心示范區應用耐鹽抗旱新技術,取得小麥單產最高898斤、玉米單產最高800斤的高產紀錄。要加強農業重大技術創新,重點是加強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前沿技術以及旱作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關鍵技術。
二、探索現代種業創新體系改革。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種業”。2012年2月,第二屆中國博鰲農業(種業)科技創新論壇舉辦,由此拉開了推動種業市場化、商業化和國際化創新體系再造的改革實踐?萍疾堪l布《生物種業“十二五”科技發展重點專項》,統籌國家科技支撐和863計劃,部署農林動植物種業科技專項,組織25個項目,安排經費16億元。通過專項實施,已創制出優質、抗病、高產農作物新品種535個,優良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達3.5億多畝,優良動物新品種6.2億只(頭)。構建種業成果轉化體系,北京國家現代農科城建立的種業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技術交易中心,已匯集了各地成果6000項,推介農作物新品種7000個。構建種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籌建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種業科技創新基金等。張來武說,推進現代種業創新體制的改革,就是要推動種業市場化、商業化和國際化創新體系再造。種業創新成為了科研計劃管理改革的關鍵,種業的成果推廣要有托管和交易體系,種業創新基金要來源于財政和社會的資金,要將科技特派員培養成種業體系的新型經營主體。
三、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早在2002年,科技部就開始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8部門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的意見》?萍继嘏蓡T制度已成為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創新驅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9月,全國已有近72萬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村一線,共形成利益共同體5萬多個,創辦企業15000多家;實施科技開發項目4.5萬項,創業獲利400多億元,輻射帶動農民6000多萬人;并通過引導科技特派員已組建各種專業技術協會等3.5萬家,發展會員460.9萬人,建立科特派服務站1.6萬個,引進推廣新技術6.1萬項,推廣新品種6.8萬個。張來武說,能把科技帶到農村、農業、農民中去的創業的,都可叫做科技特派員。目前國際上已有國家想分享中國的科技特派員經驗?萍继嘏蓡T對于解決未來中國誰來種地的問題極具價值,他們是中國職業農民的先鋒隊。
四、加強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驅動。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明確提出要“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此,科技部要研究提出食品安全創新驅動解決方案頂層設計。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化、系統性設計。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合,發揮技術、品牌、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市場機制等各方面創新的疊加效應。培育食品安全基地和品牌、創新食品安全市場主體、構建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強化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金融支持、增進食品安全市場信用和消費信心、探索創新驅動和接軌國際的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其次,加強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構建開放可擴展農業物聯網應用服務支撐平臺與信息數據共享系統,開發食品跟蹤與追溯服務系統。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技術體系,已完成制定一批國內標準以及國際接軌的標準規范。突破食品綠色、安全、高效加工關鍵共性技術,在糧食綠色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五、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自2001年以來,已有118個園區。據不完全統計,園區累計引進推廣新技術1.6萬項,示范推廣新品種3.82萬個;建成技術核心區300萬畝,技術示范區5000萬畝;農業科技貢獻率60%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率達70%以上。園區入駐涉農企業總數達6376家,年產值達4627億元。園區累計發展1萬多名科技特派員,組建各類專業技術協會1500多個,直接參與農戶19萬戶。
去年12月30日,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在北京召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推進會,宣布成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這標志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工作率先推動了由政府主導的行政化管理向聯盟主導的社會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是我國農業科技界具有開拓性的重大改革。通過發展園區聯盟,實現了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各類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推動“四化”同步。有助于促進不同園區之間政策聯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大聯合、構建大市場,推動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有利于積極創新園區現代產業商業化模式,推進農業的電子商務,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服務業。
張來武說,118個園區遍布全國各地,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是為了將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農業,克服傳統城市化、工業化的弊病。118個園區通過聯盟,采用市場、社會規則管理,在政府自治下,成立聯盟基金,帶動一二三產和各園區創業,帶動各地方建立創業基金,形成社會化、民主化、市場化的聯盟管理機制。
科技部重點推進五項工作是:一、強化國家糧食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張來武說,糧食安全必須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之路。中國走高產之路不能滿足對糧食的巨大需求,要從中低產田、鹽堿地、旱地、節水農業等進行突破。下一步,科技部要抓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此前,科技部會同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聯合湖南等13個糧食主產區共同實施該工程!笆濉币詠,在項目區的204個縣(市)累計建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核心試驗區44萬畝、技術示范區2665.27萬畝、技術輻射區26321.06萬畝,“三區”增產糧食1421.20萬噸。要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科技部、中科院聯合啟動了該工程,集中突破環渤海區域近5000萬畝鹽堿地增產增效問題。目前,在河北省建立中低產田核心示范區9萬多畝,在山東建設示范區面積達13萬畝。在河北沾化核心示范區應用耐鹽抗旱新技術,取得小麥單產最高898斤、玉米單產最高800斤的高產紀錄。要加強農業重大技術創新,重點是加強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前沿技術以及旱作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關鍵技術。
二、探索現代種業創新體系改革。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種業”。2012年2月,第二屆中國博鰲農業(種業)科技創新論壇舉辦,由此拉開了推動種業市場化、商業化和國際化創新體系再造的改革實踐?萍疾堪l布《生物種業“十二五”科技發展重點專項》,統籌國家科技支撐和863計劃,部署農林動植物種業科技專項,組織25個項目,安排經費16億元。通過專項實施,已創制出優質、抗病、高產農作物新品種535個,優良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達3.5億多畝,優良動物新品種6.2億只(頭)。構建種業成果轉化體系,北京國家現代農科城建立的種業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技術交易中心,已匯集了各地成果6000項,推介農作物新品種7000個。構建種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籌建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種業科技創新基金等。張來武說,推進現代種業創新體制的改革,就是要推動種業市場化、商業化和國際化創新體系再造。種業創新成為了科研計劃管理改革的關鍵,種業的成果推廣要有托管和交易體系,種業創新基金要來源于財政和社會的資金,要將科技特派員培養成種業體系的新型經營主體。
三、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早在2002年,科技部就開始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8部門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的意見》?萍继嘏蓡T制度已成為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創新驅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9月,全國已有近72萬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村一線,共形成利益共同體5萬多個,創辦企業15000多家;實施科技開發項目4.5萬項,創業獲利400多億元,輻射帶動農民6000多萬人;并通過引導科技特派員已組建各種專業技術協會等3.5萬家,發展會員460.9萬人,建立科特派服務站1.6萬個,引進推廣新技術6.1萬項,推廣新品種6.8萬個。張來武說,能把科技帶到農村、農業、農民中去的創業的,都可叫做科技特派員。目前國際上已有國家想分享中國的科技特派員經驗?萍继嘏蓡T對于解決未來中國誰來種地的問題極具價值,他們是中國職業農民的先鋒隊。
四、加強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驅動。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明確提出要“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此,科技部要研究提出食品安全創新驅動解決方案頂層設計。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化、系統性設計。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合,發揮技術、品牌、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市場機制等各方面創新的疊加效應。培育食品安全基地和品牌、創新食品安全市場主體、構建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強化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金融支持、增進食品安全市場信用和消費信心、探索創新驅動和接軌國際的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其次,加強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構建開放可擴展農業物聯網應用服務支撐平臺與信息數據共享系統,開發食品跟蹤與追溯服務系統。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技術體系,已完成制定一批國內標準以及國際接軌的標準規范。突破食品綠色、安全、高效加工關鍵共性技術,在糧食綠色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五、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自2001年以來,已有118個園區。據不完全統計,園區累計引進推廣新技術1.6萬項,示范推廣新品種3.82萬個;建成技術核心區300萬畝,技術示范區5000萬畝;農業科技貢獻率60%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率達70%以上。園區入駐涉農企業總數達6376家,年產值達4627億元。園區累計發展1萬多名科技特派員,組建各類專業技術協會1500多個,直接參與農戶19萬戶。
去年12月30日,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在北京召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推進會,宣布成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這標志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工作率先推動了由政府主導的行政化管理向聯盟主導的社會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是我國農業科技界具有開拓性的重大改革。通過發展園區聯盟,實現了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各類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推動“四化”同步。有助于促進不同園區之間政策聯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大聯合、構建大市場,推動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有利于積極創新園區現代產業商業化模式,推進農業的電子商務,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服務業。
張來武說,118個園區遍布全國各地,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是為了將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農業,克服傳統城市化、工業化的弊病。118個園區通過聯盟,采用市場、社會規則管理,在政府自治下,成立聯盟基金,帶動一二三產和各園區創業,帶動各地方建立創業基金,形成社會化、民主化、市場化的聯盟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