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
- 提供實驗環(huán)境的設備
-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
-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
-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
-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
- 計量儀器
- 培養(yǎng)孵育設備
- 基礎通用設備
- 通用分析儀器
- 樣品結果分析
- 1. CO2培養(yǎng)箱
- 2.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罐
- 3. 封口用
- 4. 發(fā)芽箱
- 5. 孵育器
- 6. 發(fā)酵罐
- 7. 恒溫槽、低溫槽
- 8. 恒溫恒濕
- 9. 培養(yǎng)箱
- 10. 培養(yǎng)架
- 11. 人工氣候箱
- 12. 水浴、油浴、金屬浴
- 13. 搖床
- 14.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yǎng)設備
- 顯微鏡
- 電化學分析類
- 其他
按專業(yè)實驗室分-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細胞分析儀
- 2. 細胞培養(yǎng)用品
- 3. 細胞融合、雜交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動物呼吸機
- 2. 動物固定器
- 3. 仿生消化系統(tǒng)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jiān)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計數儀
- 2. 水產品質安監(jiān)測
- 3. 水產品檢測試紙
- 4. 水產品檢測藥品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jiān)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yè)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huán)境監(jiān)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fā)
[2016/6/28]
植物化學與臨床醫(yī)學結合
我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fā)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行業(yè)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獲得同行的認可。植物化學是中醫(yī)藥現代化的前期工作,也是醫(yī)藥研究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希望我國科技工作者能夠不斷研發(fā)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造福人民。
在我國,植物化學研究雖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對許多有特色的、臨床和民間廣為應用的藥用植物以現代科學方法已開展了相關研究,但限于國力和研究條件,也僅僅是不到十分之一的藥用植物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少數種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發(fā)。然而,隨著先進分離方法及儀器、分離材料以及結構鑒定方法的快速發(fā)展,如今從植物中發(fā)現和認識其次生代謝產物的速度已大為提高,但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異常復雜和結構多樣性的特點,對于某些藥用植物,我們也可能僅僅認識了其主要成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仍將不斷有所發(fā)現和突破。再者,植物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同樣一種藥用植物,不同的人來研究,由于各研究者“手藝”及研究平臺的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甚至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認識是一項遠未完成、尚待持續(xù)開展的研究。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么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么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么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因此,在當今沒有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和緊密結合,是很難研發(fā)出一個為當代國內外所認可的、療效明確、質量可控的天然藥物(指單一化合物)。如以屠呦呦教授為代表的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發(fā),就是上百位不同學科科技工作者多年共同合作努力所取得的成果。這不是說我們就望而卻步了,只是說明多學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對擁有幾千年實踐臨床應用經驗,資源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的我國來說,通過我們持續(xù)不斷的努力,研發(fā)出更多“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新天然藥物,我們應該充滿信心。當然,對中醫(yī)藥的方劑來說,要闡明其療效與其化學物質之間的關系,更是一件不易之事。因為一種藥材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化學成分)就如此復雜,一個方劑至少有3~5味藥材,加上在煎煮過程中各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反應,要闡明其功效成分,其難度可想而知。但事物的發(fā)展總是由繁到簡、由難到易,只要在臨床中肯定其療效,通過努力總能逐步探討其方劑中主要與臨床療效相關的有效成分,為中醫(yī)藥的現代化打開一條道路。總之,植物化學是中醫(yī)藥現代化的前期工作,是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我國植物化學的研究水平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30多年前,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和對科研投入的有限,在我國有機化學學科領域中“植物化學”算是研究人員和產出較多的一個分支學科,但除個別的亮點性成果(如青蒿素等)外,與世界同行(日本、歐美國家)相比,只能是處于二、三流水平,處在仰視、學習和追趕階段。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近10余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科研投入的快速增加,我國植物化學的研究條件和人才隊伍迅速得到改善和發(fā)展,其研究水平和產出均躋身世界前列,與歐美和日本等國大致處于同一發(fā)展水平,并在某些領域處于引領地位,是國際天然產物尤其是植物化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從近五年來(2011—2015)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該學科國際主流和頂尖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和產出所占比例可見一斑,如美國《天然產物雜志》(j.nat.prod.)5年來共發(fā)表了1190篇天然產物的研究論文,而我國學者的論文為388篇,占32.6%;《有機化學通訊》(org.lett.)5年來共發(fā)表了新骨架、新結構和具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學成分論文155篇,我國學者118篇,占76.1%。但如何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以及合成化學家等交叉與合作,發(fā)現更多具生物功能的、有開發(fā)應用前景的先導化合物,仍須加大投入和同仁們持續(xù)不斷地努力。
如上述,這些年來我國植物化學的研究水平已向前大大邁出了一步,為世界同行所公認。但從業(yè)界和社會常聽到,“發(fā)現這么多新化合物和發(fā)表了那么多文章有什么用?為什么不能多研發(fā)幾個新藥”……這些期望不無道理,從事植物化學(或天然產物化學)的科技工作者,誰不在想研發(fā)出新的藥物,惠及民生呢?但正如前所述,要按現代醫(yī)藥評價體系研發(fā)出一個在臨床應用上有價值的、新的天然藥物,實屬不易,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與緊密合作,需要積累,需要時間。我相信,中國有10000余種藥用植物資源,有10萬種以上臨床上有效的中藥方劑,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yī)藥的療效和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中醫(yī)藥在我國醫(yī)藥市場上占到了“半壁江山”以及國家對中醫(yī)藥十分重視的今天,我國科技工作者不斷研發(fā)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造福人民,只是時間的問題。因此,我國植物化學工作者從我國植物資源,尤其是有特色的植物資源中發(fā)現多種多樣的新化合物越多越好,在國際上繼續(xù)有更多的亮點產出越多越好,這也是實現中國夢在天然產物化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科技成果的評價也應是多元化的。30年前,我國在天然產物化學方面有多少亮點工作?有多少新骨架、新結構的天然產物為中國人所發(fā)現和所命名的呢?綜觀當今,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發(fā)現與貢獻,在天然產物化學若干領域處于引領地位,是在科技領域實現中國夢的一個方面之一。因此,中國的天然產物化學領域的業(yè)績應該得到客觀的評價,國家應該繼續(xù)給予關注和支持,以使中國天然產物化學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績。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