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2017質檢改革任重道遠 專家齊聚共話發展
[2017/1/10]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召開2017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在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方面做了重點部署,強調要通過抓戰略、抓共治、抓基礎和抓升級,實現全面提高質量。
其中,抓升級是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的核心環節,是關系提高供給質量這個主攻方向能否最終攻克的戰略性舉措。要聯合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等各方面質量,加快邁向中高端。質檢系統當前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運用全部質檢手段,全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找準“發力點”,抓住“牛鼻子”,打好“組合拳”,相信連續抓上幾年,一定能抓出成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線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只有把準這個主攻方向,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才能打好改革攻堅戰,培育增長新動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從供需角度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在供給側,主要問題是供給質量與需求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一些行業、一些領域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水平不高,難以有效滿足國際國內需求。比如,一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但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就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緊緊圍繞提高供給質量這個主攻方向,扭住振興實體經濟這個關鍵,通過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抓產品與服務質量提升,努力抓出成效。
整治洼地敢亮劍
三管齊下筑底線
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余瀟楓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這些新要求、新部署既抓住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抓住了新時期特別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的突破口,為質量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當前,我國整體質量安全狀況已經到達了較高的層次水平,要提升質量,不僅需要從供給結構上發力,更需要從微觀質量入手,需要聚焦供給質量中的關鍵風險、薄弱環節,精準施策。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召開2017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部署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體現了質檢系統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的堅定決心。
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首要目標就是要有效防范系統性、行業性、區域性的質量安全風險,進一步提升質量供給水平。會議強調,既要建設質量高地,更要整治質量洼地,加大執法模式創新力度,加強區域質量整治工作。堅持排查、整治、提升“三管齊下”,全面收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確定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綜合運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企業約談、地方政府質量考核等多種手段逐一整治。圍繞需求旺盛、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一般消費品領域,加大跟蹤抽查、聯動抽查力度,保障基本消費安全。圍繞自我聲明標準高于國標、制定實施綠色產品標準的消費品企業,開展“消費品企業標準領跑者監督助力專項行動”。圍繞家庭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新型消費品以及個性定制、高端定制等新業態,開展“‘新業態、新消費’質量監測服務專項行動”。
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要發揮質檢職能作用和全社會的力量,兜住安全底線,保障消費品安全、國門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對同類產品生產集中、質量問題較多的重點區域,質檢部門要敢于亮劍,通過開展打擊假冒偽劣“清風行動”和質檢利劍行動,層級掛牌督辦,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抓質量安全的責任,實施集中整治。
加快關鍵性改革
打造升級版服務
國家質檢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賈玉奎
2016年,質檢系統堅持改革當先,堅決貫徹“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印發執行;中國電子檢驗檢疫(e—CIQ)主干系統全面上線運行,無紙化報檢企業覆蓋率達98%,檢驗檢疫電子平臺申報收費全面取消;標準化工作改革深入推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鋪開,6.8萬多家企業通過平臺公開24萬項標準,涵蓋39.6萬多種產品;繼續做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物品編碼工作,初步建成統一代碼中央數據庫及應用服務平臺,商品數據量和應用全球領先。一系列扎實的改革舉措,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017年,質檢總局要繼續圍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下最大氣力加快質檢關鍵性改革,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破難題。要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在事中事后監管上下功夫,打造“雙隨機”工作升級版。要大力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加快向國際通行的產品認證管理轉變。要根據《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加快推進改革。要加快完善e—CIQ主干系統,實現全國同一個系統申報、同一套流程施檢、同一個標準放行;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進口岸“三互”大通關建設,助力全國通關一體化。要繼續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著力構建政府主導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大力培育發展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整合精簡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要繼續推進“互聯網+質檢”行動,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與質量管理、質量分析、質量改進、群眾性質量活動緊密融合,與質量監督、執法監管、缺陷召回、檢驗檢疫緊密融合,與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緊密融合,建立數字化、智能化質檢,形成“1+1>2”倍增效應。
抓好頂層設計
夯實技術支撐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方 向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吹響了“提高國家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國家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號角,這為我們推進質量提升、建設質量強國指明了方向。建設質量強國、邁向質量時代離不開質量技術基礎作支撐。
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簡稱NQI)是質量提升的保障,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美歐等發達國家均將NQI建設納入國家戰略予以重點支持,主要體現在:一是頂層設計,戰略布局。據統計,在美國“創新戰略”、德國“工業4.0”計劃、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中都把提升NQI水平和能力作為核心任務之一;二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發達國家在NQI建設中注重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與分工,最大化地提高NQI建設和發展效率;三是持續投入,有序發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雖然采取了財政緊縮政策,但對NQI的經費投入卻持續增加。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質量技術基礎得到了長足發展,技術支撐機構不斷發展壯大,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互認計量能力由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數占同期國際標準總數從0.25%上升到0.7%。認證認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
“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質量技術基礎建設,運用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建立“統一管理、權責清晰、協調配套、上下聯動、支撐有力”的質量技術基礎保障體系。建議從四個方面切入,以改革為抓手,推動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實現跨越發展:一是牢固樹立大質量觀,運用戰略思維與系統思想,抓好頂層設計;二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處理好質量技術基礎建設中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同時用好市場“看不見的手”和政府“看得見的手”;三是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加大財稅政策支持,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加快質量人才培養,推動社會共治,營造質量技術基礎良好發展環境;四是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全方位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堅持開放發展。
其中,抓升級是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的核心環節,是關系提高供給質量這個主攻方向能否最終攻克的戰略性舉措。要聯合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等各方面質量,加快邁向中高端。質檢系統當前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運用全部質檢手段,全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找準“發力點”,抓住“牛鼻子”,打好“組合拳”,相信連續抓上幾年,一定能抓出成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線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只有把準這個主攻方向,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才能打好改革攻堅戰,培育增長新動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從供需角度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在供給側,主要問題是供給質量與需求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一些行業、一些領域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水平不高,難以有效滿足國際國內需求。比如,一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但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就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緊緊圍繞提高供給質量這個主攻方向,扭住振興實體經濟這個關鍵,通過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抓產品與服務質量提升,努力抓出成效。
整治洼地敢亮劍
三管齊下筑底線
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余瀟楓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這些新要求、新部署既抓住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抓住了新時期特別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的突破口,為質量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當前,我國整體質量安全狀況已經到達了較高的層次水平,要提升質量,不僅需要從供給結構上發力,更需要從微觀質量入手,需要聚焦供給質量中的關鍵風險、薄弱環節,精準施策。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召開2017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部署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體現了質檢系統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的堅定決心。
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首要目標就是要有效防范系統性、行業性、區域性的質量安全風險,進一步提升質量供給水平。會議強調,既要建設質量高地,更要整治質量洼地,加大執法模式創新力度,加強區域質量整治工作。堅持排查、整治、提升“三管齊下”,全面收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確定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綜合運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企業約談、地方政府質量考核等多種手段逐一整治。圍繞需求旺盛、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一般消費品領域,加大跟蹤抽查、聯動抽查力度,保障基本消費安全。圍繞自我聲明標準高于國標、制定實施綠色產品標準的消費品企業,開展“消費品企業標準領跑者監督助力專項行動”。圍繞家庭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新型消費品以及個性定制、高端定制等新業態,開展“‘新業態、新消費’質量監測服務專項行動”。
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要發揮質檢職能作用和全社會的力量,兜住安全底線,保障消費品安全、國門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對同類產品生產集中、質量問題較多的重點區域,質檢部門要敢于亮劍,通過開展打擊假冒偽劣“清風行動”和質檢利劍行動,層級掛牌督辦,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抓質量安全的責任,實施集中整治。
加快關鍵性改革
打造升級版服務
國家質檢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賈玉奎
2016年,質檢系統堅持改革當先,堅決貫徹“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印發執行;中國電子檢驗檢疫(e—CIQ)主干系統全面上線運行,無紙化報檢企業覆蓋率達98%,檢驗檢疫電子平臺申報收費全面取消;標準化工作改革深入推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鋪開,6.8萬多家企業通過平臺公開24萬項標準,涵蓋39.6萬多種產品;繼續做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物品編碼工作,初步建成統一代碼中央數據庫及應用服務平臺,商品數據量和應用全球領先。一系列扎實的改革舉措,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017年,質檢總局要繼續圍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下最大氣力加快質檢關鍵性改革,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破難題。要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在事中事后監管上下功夫,打造“雙隨機”工作升級版。要大力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加快向國際通行的產品認證管理轉變。要根據《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加快推進改革。要加快完善e—CIQ主干系統,實現全國同一個系統申報、同一套流程施檢、同一個標準放行;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進口岸“三互”大通關建設,助力全國通關一體化。要繼續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著力構建政府主導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大力培育發展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整合精簡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要繼續推進“互聯網+質檢”行動,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與質量管理、質量分析、質量改進、群眾性質量活動緊密融合,與質量監督、執法監管、缺陷召回、檢驗檢疫緊密融合,與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緊密融合,建立數字化、智能化質檢,形成“1+1>2”倍增效應。
抓好頂層設計
夯實技術支撐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方 向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吹響了“提高國家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國家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號角,這為我們推進質量提升、建設質量強國指明了方向。建設質量強國、邁向質量時代離不開質量技術基礎作支撐。
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簡稱NQI)是質量提升的保障,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美歐等發達國家均將NQI建設納入國家戰略予以重點支持,主要體現在:一是頂層設計,戰略布局。據統計,在美國“創新戰略”、德國“工業4.0”計劃、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中都把提升NQI水平和能力作為核心任務之一;二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發達國家在NQI建設中注重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與分工,最大化地提高NQI建設和發展效率;三是持續投入,有序發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雖然采取了財政緊縮政策,但對NQI的經費投入卻持續增加。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質量技術基礎得到了長足發展,技術支撐機構不斷發展壯大,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互認計量能力由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數占同期國際標準總數從0.25%上升到0.7%。認證認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
“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質量技術基礎建設,運用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建立“統一管理、權責清晰、協調配套、上下聯動、支撐有力”的質量技術基礎保障體系。建議從四個方面切入,以改革為抓手,推動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實現跨越發展:一是牢固樹立大質量觀,運用戰略思維與系統思想,抓好頂層設計;二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處理好質量技術基礎建設中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同時用好市場“看不見的手”和政府“看得見的手”;三是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加大財稅政策支持,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加快質量人才培養,推動社會共治,營造質量技術基礎良好發展環境;四是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全方位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堅持開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