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國產分析儀器產業采訪記
[2011/6/28]
我國的分析儀器行業在上世紀60、70年代也曾有過一段發展的輝煌時期。那時候,國產儀器在國家的很多重大項目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當時的企業數量不多,但基本能滿足國內對分析儀器的需求。
但改革開放后,我國儀器儀表企業發展經歷了一個低潮期,運行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整個行業甚至一度萎縮。“以前,我們總認為是國家對自主品牌的重視不夠、投入不夠,總是呼吁國家給予行業更多的支持。現在,特別是在對檢測檢驗實驗室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后,我們發現,以前的想法太片面,國內分析儀器高端市場被國外品牌壟斷,最重要的原因是行業中長期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缺乏從宏觀上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的長期發展策略。所幸的是,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認同。”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秘書長閆增序發自肺腑地說。
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專家指出,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科研體系被打破,但新的體系和渠道卻沒有建立起來。老企業技術人員流失,產品老化,雖然經營方向有所改善,但科技創新能力仍然不夠。而一批已經改制、運行靈活的民營企業雖然正在成為新的亮點,但多半尚未掌握先進核心技術,科研力量薄弱,創新成果鮮有能與國外大公司抗衡的。與國外在分析測試儀器領域的高投入和高回報相比,我國儀器行業研發力量薄弱,大多數企業投入科研力量和經費不足,人力和財力都無法支持足夠的長期的技術創新投入。在與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國外產品的較量中,國內的分析儀器行業不得不敗下陣來。有人甚至認為,與上世紀80年代比,我國儀器行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目前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拉大。
“分析儀器行業是高投入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本土的企業從一誕生就意味著要與同行業的國際知名品牌進行面對面的競爭。但商場如戰場,市場等不及你研制出更好的產品,在性能優、精度高、穩定性好的國外產品與尚屬成長中的國內產品之間,市場當然會選擇前者。這樣,留給國內企業的機會少之又少。”天津大學的汪燕認為市場的培育至關重要。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應用技術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蔣士強認為,我國分析儀器企業技術基礎薄、新產品研發力量弱,都擠在少數品種上,在當今市場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又缺乏行業內良性競爭的規范,為求生存,不得不降低儀器的性能、競相壓價,造成惡性爭斗,難以提升儀器性能和質量。
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宏斌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市場在擴大,機會在增多,企業關鍵要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品質的提升、品牌的建立,都需要企業對研發的長期積累和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回報。特別是在基礎研發上更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不可能一下就跨越人家幾十年的積累。”
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的專家王家龍和鄧愛群介紹,以我國實驗室儀器生產企業為例,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僅有5家,缺乏綜合實力超過10億元的旗艦企業。外國科學儀器公司的開發投入約占銷售的10%,而我國僅占2%到3%。總體上企業自主創新成果與應用結合不多。高等院校關于儀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實用性較差,特別是研究深度和力度都不夠,所以二次開發工作量大,費用也高,造成儀器科技成果轉化比較低。
閆增序舉了一個例子,國內一家老牌的分析儀器生產企業,曾投入1000萬元用于研制一種高端的分析儀器。4年后,完成的兩臺樣機只能檢測40多種指標,而國外同類產品的檢測指標則為15萬種。國內技術水平與國外水平的差距可見一斑,要趕上國外發展幾十年的技術水平,中國分析儀器行業任重道遠。
“有的儀器我們的技術水平并不差,問題出在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上。”閆增序介紹,原材料和加工制作等環節的限制,也影響了我國分析儀器產品的質量。“經常是樣機質量好,但一旦批量生產后工藝就不達標,質量水平也下降。”
大連依利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彤對此也深表同感。“雖然分析儀器行業是一個小行業,但與機械、光學、電子、材料等行業都緊密相關。比如,我們的產品需要使用一種不銹鋼316L的原材料,但國內符合我們要求的產品很少,我們要選到質量好的原材料非常困難。”
“中國科學儀器的大發展,是我們期盼了幾十年的事情。”8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婉珍曾動情地說。
談到未來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的發展規劃,閆增序認為,必須瞄準高端產品,不能再在低端進行惡性競爭,這樣只會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很多國內企業已經認同了我們的這一觀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瞄準高端市場,甚至已經研制生產出了車載便攜式質譜儀等高端產品。我們鼓勵企業這樣做。”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還主動積極尋求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途徑。“近年來上市的分析儀器企業增多了,有的企業還走出國門,收購國外的高技術企業;有的正準備將研發中心建到歐洲;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的應用研究,建立了應用實驗室,讓產品更適合市場的需求。”
天津大學的汪燕則認為,國家對分析儀器行業的投入是促進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在借鑒、跟進國外技術,研究生產替代產品的同時,國家更應該鼓勵原理創新,加大對生物傳感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汪燕認為,只有這樣的原始創新才能讓我們最終擺脫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安全。
大連依利特的李彤雖然認為行業的發展很艱難,但他依然表示“有信心和國外產品面對面競爭。”“我們的所有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從依利特創立至今,我們始終沒有放松對技術的研發。現在,已經研發生產了4代產品,第5代產品的研發工作已經啟動。”
而近年來,儀器儀表行業多年的呼吁也正在得到政府的回應。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鎖定航空、航天、高速鐵路、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五大領域,會陸續出臺很多政策予以傾斜,“其中智能制造裝備領域,主要就是包括儀器儀表行業”;去年,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獲批,成為國家六部委試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此外,我國在今年4月啟動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試點工作,也將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制,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工作。
閆增序這樣描述分析儀器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現在,國內產品在分析儀器高端市場只占有不足5%的市場份額,我們希望通過全行業的努力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到‘十二五’末,能夠將這一比例增加至30%。”
但改革開放后,我國儀器儀表企業發展經歷了一個低潮期,運行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整個行業甚至一度萎縮。“以前,我們總認為是國家對自主品牌的重視不夠、投入不夠,總是呼吁國家給予行業更多的支持。現在,特別是在對檢測檢驗實驗室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后,我們發現,以前的想法太片面,國內分析儀器高端市場被國外品牌壟斷,最重要的原因是行業中長期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缺乏從宏觀上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的長期發展策略。所幸的是,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認同。”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秘書長閆增序發自肺腑地說。
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專家指出,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科研體系被打破,但新的體系和渠道卻沒有建立起來。老企業技術人員流失,產品老化,雖然經營方向有所改善,但科技創新能力仍然不夠。而一批已經改制、運行靈活的民營企業雖然正在成為新的亮點,但多半尚未掌握先進核心技術,科研力量薄弱,創新成果鮮有能與國外大公司抗衡的。與國外在分析測試儀器領域的高投入和高回報相比,我國儀器行業研發力量薄弱,大多數企業投入科研力量和經費不足,人力和財力都無法支持足夠的長期的技術創新投入。在與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國外產品的較量中,國內的分析儀器行業不得不敗下陣來。有人甚至認為,與上世紀80年代比,我國儀器行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目前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拉大。
“分析儀器行業是高投入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本土的企業從一誕生就意味著要與同行業的國際知名品牌進行面對面的競爭。但商場如戰場,市場等不及你研制出更好的產品,在性能優、精度高、穩定性好的國外產品與尚屬成長中的國內產品之間,市場當然會選擇前者。這樣,留給國內企業的機會少之又少。”天津大學的汪燕認為市場的培育至關重要。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應用技術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蔣士強認為,我國分析儀器企業技術基礎薄、新產品研發力量弱,都擠在少數品種上,在當今市場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又缺乏行業內良性競爭的規范,為求生存,不得不降低儀器的性能、競相壓價,造成惡性爭斗,難以提升儀器性能和質量。
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宏斌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市場在擴大,機會在增多,企業關鍵要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品質的提升、品牌的建立,都需要企業對研發的長期積累和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回報。特別是在基礎研發上更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不可能一下就跨越人家幾十年的積累。”
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的專家王家龍和鄧愛群介紹,以我國實驗室儀器生產企業為例,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僅有5家,缺乏綜合實力超過10億元的旗艦企業。外國科學儀器公司的開發投入約占銷售的10%,而我國僅占2%到3%。總體上企業自主創新成果與應用結合不多。高等院校關于儀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實用性較差,特別是研究深度和力度都不夠,所以二次開發工作量大,費用也高,造成儀器科技成果轉化比較低。
閆增序舉了一個例子,國內一家老牌的分析儀器生產企業,曾投入1000萬元用于研制一種高端的分析儀器。4年后,完成的兩臺樣機只能檢測40多種指標,而國外同類產品的檢測指標則為15萬種。國內技術水平與國外水平的差距可見一斑,要趕上國外發展幾十年的技術水平,中國分析儀器行業任重道遠。
“有的儀器我們的技術水平并不差,問題出在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上。”閆增序介紹,原材料和加工制作等環節的限制,也影響了我國分析儀器產品的質量。“經常是樣機質量好,但一旦批量生產后工藝就不達標,質量水平也下降。”
大連依利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彤對此也深表同感。“雖然分析儀器行業是一個小行業,但與機械、光學、電子、材料等行業都緊密相關。比如,我們的產品需要使用一種不銹鋼316L的原材料,但國內符合我們要求的產品很少,我們要選到質量好的原材料非常困難。”
“中國科學儀器的大發展,是我們期盼了幾十年的事情。”8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婉珍曾動情地說。
談到未來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的發展規劃,閆增序認為,必須瞄準高端產品,不能再在低端進行惡性競爭,這樣只會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很多國內企業已經認同了我們的這一觀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瞄準高端市場,甚至已經研制生產出了車載便攜式質譜儀等高端產品。我們鼓勵企業這樣做。”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還主動積極尋求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途徑。“近年來上市的分析儀器企業增多了,有的企業還走出國門,收購國外的高技術企業;有的正準備將研發中心建到歐洲;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的應用研究,建立了應用實驗室,讓產品更適合市場的需求。”
天津大學的汪燕則認為,國家對分析儀器行業的投入是促進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在借鑒、跟進國外技術,研究生產替代產品的同時,國家更應該鼓勵原理創新,加大對生物傳感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汪燕認為,只有這樣的原始創新才能讓我們最終擺脫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安全。
大連依利特的李彤雖然認為行業的發展很艱難,但他依然表示“有信心和國外產品面對面競爭。”“我們的所有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從依利特創立至今,我們始終沒有放松對技術的研發。現在,已經研發生產了4代產品,第5代產品的研發工作已經啟動。”
而近年來,儀器儀表行業多年的呼吁也正在得到政府的回應。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鎖定航空、航天、高速鐵路、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五大領域,會陸續出臺很多政策予以傾斜,“其中智能制造裝備領域,主要就是包括儀器儀表行業”;去年,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獲批,成為國家六部委試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此外,我國在今年4月啟動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試點工作,也將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制,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工作。
閆增序這樣描述分析儀器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現在,國內產品在分析儀器高端市場只占有不足5%的市場份額,我們希望通過全行業的努力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到‘十二五’末,能夠將這一比例增加至30%。”
上一篇:國內超聲儀器即將進入掌機時代
下一篇:我國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