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環保數據造假層出不窮 監管缺位又越位守法吃虧
[2013/8/28]
15家企業環保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吃罰單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今年5月通報,環保部組織完成了2012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八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工作,并對環保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15家企業開出罰單。其中不乏中國石油、中國鋁業這樣的"中字頭"國企。
環保部處罰的這15家企業中,包括中石油、中鋁、河北鋼鐵等大型企業,受罰原因是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大多數人可能對脫硫數據并不十分了解,簡單地說,就是要企業降低燃燒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以這次被環保部點名的河北鋼鐵集團為例,它已經是第二次登上黑名單,在2011年就被點名批評。環保部將對這不合規的15家企業進行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其中享受脫硫電價補貼的,按規定扣減脫硫電價款,并予以經濟處罰。
按照國家的規定,對使用脫硫設施的電力企業給予1分5厘錢的脫硫電價,比如一個60萬千瓦的機組,國家給予的補貼大概為每年4000萬至5000萬元。所以這次環保部不僅要把補貼扣回來,還要對這些環保數據造假的企業予以重罰,最高罰金為補貼金額的5倍,也就是接近2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明確處罰金額的政策出臺,堪稱史上"最嚴"。
不過人們不禁想問,連像中石油、中鋁這樣的中字頭企業都帶頭作假環保數據,可想而知其他的中小企業會怎么做?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大型企業不能在環保領域帶頭守法的問題,"偽環保"為什么成為普遍現象?
排放數據造假層出不窮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實施自動監控的重點污染源共計15559家,其中已經監控的國控重點污染源7649家,其余為省控、市控污染源,合計監控排水口12513個,氣排口8830個。
“監測能力建設這一塊,十一五期間項目上得較快!比珖舜蟓h資委調研室主任王鳳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從社會密集曝光一些企業違規排污的情況來看,對污染源進行監控并沒有徹底杜絕被監控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
排放數據造假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經過3年的調研后,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在水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現場端核查方法中,列舉了采樣探頭安裝位置不當;在堰槽采樣探頭附近排入濃度較低的水;采樣管設置旁路,用自來水等低濃度水稀釋水樣;采樣管路人為加裝中間水槽,故意向中間水槽內注入其他水樣替代實際水樣等。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人為地進行數據造假。除了污水排放之外,氣體排放同樣存在數據造假行為。自動監控設備的硬件上和軟件上都可以進行數據造假,一位匿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排放超標,設備上顯示排放正常,有相當一批企業是這么做的。
監管“缺位”又“越位” 企業守法反吃虧
作為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大戶”,火電、鋼鐵等企業內部人士紛紛向記者反映,當前的環保監管體現出濃濃的“長官意志”,相關政策的非延續性和“變通性”,導致基層的火電廠、煉油廠難以招架。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相關人士表示,火電行業的排放標準已高于鋼鐵、水泥,甚至脫硫率比美國還高。但環保部門針對火電行業的政策頻變,政策出臺前并未征求行業協會意見,也未設置政策落地的過渡期,導致電力企業無所適從。某電力央企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環保部2012年剛剛實施《火電污染物大氣排放標準》,2013年初又對47個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實施“史上最嚴”的特別排放限制,造成剛剛建成的部分環保設施又要進行二次改造,增加了環保設施的改造成本。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币恍┢髽I投巨資搞環保,卻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境地。中部一家煤化工企業負責人訴苦說:“我們環保投入已超過1億元,包括除塵站、脫硫設備等,導致產品在價格競爭上處于劣勢。公司產品每噸賣1100元,而別人每噸只賣1000元,結果市場只認不搞環保企業的產品!薄斑`規排污有得賺”更成為企業違法排污的“護身符”。甘肅省一化工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年產1000萬噸的水泥廠,如果投運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脫硝設備,每年將增加成本超過5000萬元,但停用1天就能省幾十萬元;即便被環保部門查處,最多也只是被罰款20萬元。因此,有的企業寧交罰款、排污費,也不去治理。山西省太原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也有同感。該人士說,一些企業只在應付上級檢查時才開啟環保設備,平日里設備閑置或不能持續穩定運行的情況時有發生。即便被逮個現行,一般也只處罰10萬元上下,起不到打擊作用。
“為有效遏制企業違法排污現象,應加大環境違法執法和懲處力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等專家呼吁,取消違法排污罰款最高限額規定,采取“按日計罰”,對企業違規排污的,一經查實一罰到“死”,從而形成強大的法律震懾力,讓保護環境成為企業的理性選擇。實際上,上個月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審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已有類似規定:“企業事業單位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钡捎凇鞍慈沼嬃P”條款一度在一審草案稿中被刪除,該條款能否最終進入《環境保護法》還存在不確定性。
環保部部長日前在環保部黨組擴大會議上強調,抓緊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對此,專家建議,應該乘著相關法律修訂的東風,設置一條不折不扣的法律“高壓線”,嚴厲打擊那些包庇違法排污企業、項目環評“睜只眼閉只眼”、環境監測弄虛作假的行政違法行為,并嚴肅處理相關部門責任人。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今年5月通報,環保部組織完成了2012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八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工作,并對環保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15家企業開出罰單。其中不乏中國石油、中國鋁業這樣的"中字頭"國企。
環保部處罰的這15家企業中,包括中石油、中鋁、河北鋼鐵等大型企業,受罰原因是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大多數人可能對脫硫數據并不十分了解,簡單地說,就是要企業降低燃燒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以這次被環保部點名的河北鋼鐵集團為例,它已經是第二次登上黑名單,在2011年就被點名批評。環保部將對這不合規的15家企業進行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其中享受脫硫電價補貼的,按規定扣減脫硫電價款,并予以經濟處罰。
按照國家的規定,對使用脫硫設施的電力企業給予1分5厘錢的脫硫電價,比如一個60萬千瓦的機組,國家給予的補貼大概為每年4000萬至5000萬元。所以這次環保部不僅要把補貼扣回來,還要對這些環保數據造假的企業予以重罰,最高罰金為補貼金額的5倍,也就是接近2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明確處罰金額的政策出臺,堪稱史上"最嚴"。
不過人們不禁想問,連像中石油、中鋁這樣的中字頭企業都帶頭作假環保數據,可想而知其他的中小企業會怎么做?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大型企業不能在環保領域帶頭守法的問題,"偽環保"為什么成為普遍現象?
排放數據造假層出不窮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實施自動監控的重點污染源共計15559家,其中已經監控的國控重點污染源7649家,其余為省控、市控污染源,合計監控排水口12513個,氣排口8830個。
“監測能力建設這一塊,十一五期間項目上得較快!比珖舜蟓h資委調研室主任王鳳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從社會密集曝光一些企業違規排污的情況來看,對污染源進行監控并沒有徹底杜絕被監控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
排放數據造假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經過3年的調研后,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在水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現場端核查方法中,列舉了采樣探頭安裝位置不當;在堰槽采樣探頭附近排入濃度較低的水;采樣管設置旁路,用自來水等低濃度水稀釋水樣;采樣管路人為加裝中間水槽,故意向中間水槽內注入其他水樣替代實際水樣等。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人為地進行數據造假。除了污水排放之外,氣體排放同樣存在數據造假行為。自動監控設備的硬件上和軟件上都可以進行數據造假,一位匿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排放超標,設備上顯示排放正常,有相當一批企業是這么做的。
監管“缺位”又“越位” 企業守法反吃虧
作為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大戶”,火電、鋼鐵等企業內部人士紛紛向記者反映,當前的環保監管體現出濃濃的“長官意志”,相關政策的非延續性和“變通性”,導致基層的火電廠、煉油廠難以招架。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相關人士表示,火電行業的排放標準已高于鋼鐵、水泥,甚至脫硫率比美國還高。但環保部門針對火電行業的政策頻變,政策出臺前并未征求行業協會意見,也未設置政策落地的過渡期,導致電力企業無所適從。某電力央企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環保部2012年剛剛實施《火電污染物大氣排放標準》,2013年初又對47個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實施“史上最嚴”的特別排放限制,造成剛剛建成的部分環保設施又要進行二次改造,增加了環保設施的改造成本。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币恍┢髽I投巨資搞環保,卻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境地。中部一家煤化工企業負責人訴苦說:“我們環保投入已超過1億元,包括除塵站、脫硫設備等,導致產品在價格競爭上處于劣勢。公司產品每噸賣1100元,而別人每噸只賣1000元,結果市場只認不搞環保企業的產品!薄斑`規排污有得賺”更成為企業違法排污的“護身符”。甘肅省一化工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年產1000萬噸的水泥廠,如果投運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脫硝設備,每年將增加成本超過5000萬元,但停用1天就能省幾十萬元;即便被環保部門查處,最多也只是被罰款20萬元。因此,有的企業寧交罰款、排污費,也不去治理。山西省太原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也有同感。該人士說,一些企業只在應付上級檢查時才開啟環保設備,平日里設備閑置或不能持續穩定運行的情況時有發生。即便被逮個現行,一般也只處罰10萬元上下,起不到打擊作用。
“為有效遏制企業違法排污現象,應加大環境違法執法和懲處力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等專家呼吁,取消違法排污罰款最高限額規定,采取“按日計罰”,對企業違規排污的,一經查實一罰到“死”,從而形成強大的法律震懾力,讓保護環境成為企業的理性選擇。實際上,上個月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審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已有類似規定:“企業事業單位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钡捎凇鞍慈沼嬃P”條款一度在一審草案稿中被刪除,該條款能否最終進入《環境保護法》還存在不確定性。
環保部部長日前在環保部黨組擴大會議上強調,抓緊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對此,專家建議,應該乘著相關法律修訂的東風,設置一條不折不扣的法律“高壓線”,嚴厲打擊那些包庇違法排污企業、項目環評“睜只眼閉只眼”、環境監測弄虛作假的行政違法行為,并嚴肅處理相關部門責任人。